2024-09-13 18:56信息 • 发布者: 淮海经济研究中心

打工其实只够维持生活,这是目前大多打工人的状况。


坐标福建!

我有一个朋友,在福建那边的厂里面干活,每个月工资89千,甚至有的时候能上万,但是工作时间确实一天17.18小时这种干法,先不说身体能不能扛得住,起码现在来说是接着做的。

那么这么多工资,大家是不是觉得很高了,买房子完全没有压力了?

其实并不是,每个月这么多,是没有交五险,更没有一金,那么就能知道,买房想贷款只能走商业贷款,利率高,利息高。

有人可能

产项目支持力度。这依然是在袒护开发商,生怕开发商没钱,最后会死掉。但是我想说的是,房地产都是预售制,房子没建成,开发商都收到了购房款,所以开发商怎么会缺钱呢?第二件事是降低消费者购房门槛。降低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额度等,千方百计的引诱消费者买房。

但是对于主要问题市场不规范性问题,却只字不提。如何约束开发商合法合规的开发项目,如何规范房地产市场公平公正的交易,并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在不规范的市场制度里谈交易,很难成功的。就好比吃火锅一样,用屎盆子做锅底,上面加再好的佐料,放再多的香油,最后煮出来的东西也是臭的!

所以说,这16条措施,看似力度很大,其实并没有触及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不解决,政策就不会见底。所以现在房地产政策底部依然没有形成,后续的还有更大的救市空间,还有更优的救市措施,还有更强的救市力度。

二、市场底部还有多远

前段时间发生的中金公司员工跳楼事件,中金公司的员工因为高价买了房子,结果因为降薪,导致收入减少,还不起房贷了,最终压力过大跳楼了。

中金公司员工跳楼这件事说明,限制个人买房的不光是首付款,还要有稳定的预期收入。如果可以出的起首付款,但是没有稳定的预期收入,个人也是不敢随意买房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多数人的预期收入还是不确定的(体制内拿固定薪酬的除外)。所以说,光是降低购房门槛,而无法确保稳定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刺激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只有那些能出得起首付的,而且每月都有稳定收入的人,才会考虑去买房。但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收入和经济周期是有关联的,经济好的时候,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经济不好的时候,收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经济周期一般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种。长周期一般为50年左右;中周期平均为8到10年;短周期一般约为40个月。

乐观估计得话,后面还有2-3年的萧条期,悲观估计的话时间会更长,市场底部远还没到。

三、未来发展趋势

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目前房地产市场政策底部尚未形成,市场底部还远没达到。地产下行趋势依然没有改变,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房产变现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市场价格将会继续走下跌趋势。

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建议购买房产,现金为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障。对于刚需者来说,能晚几天买房就晚几天买房,虽然不一定能在房产上赚钱,但是至少可以节约不少的成本,毕竟赚钱越来越难。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作为行业研究使用,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违反相关政策,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