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7 18:15信息 • 发布者: 上观新闻

岁月如沙,

岁月如水,

总有一些东西会沉淀下来。

莘庄不再是田野密布的“庄”,

而是繁花似锦的“城”。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书痴”朱大韶》节选。一起跟着声音,来看看莘庄人朱大韶“书痴”的所作所为……

自古以来,读书、藏书就是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生活雅趣之一,而历代读书人中被称为“书迷”“书痴”“书魔”“书淫”

可怜,但却是个观景的绝佳位置。往西眺望,一道大坝横贯南北。南侧,疏影路两旁,居民楼一幢连着一幢,遍撒人间烟火。北侧,莘庄商务区写字楼高耸入云,一派欣欣向荣。

能够看得爽,望得远的当然是淀浦河及其两边。西面有闸门遮挡,精彩的部分就在东面。我索性站定在桥的中央制高点处,极目东眺。淀浦河在旭日的映照下,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闪着银光。好一幅“瑰丽彩霞中,一轮喷薄升。江河红沐绿,沃野流光煦”(《菩萨蛮·日出元旦》)的清晨美图。货运船装载的多是石子、黄沙,过闸西行远航之际,汽笛鸣叫,船工拉嗓,中流击水,尾桨起浪,好一番复工复产的繁忙景象。宽阔的河面上,白鹭展翅,水草迎客。

淀浦河,西起淀山湖,东到黄浦江,故名淀浦河。沉浸在淀浦河碧漪风光中,我不由想起插队落户那些年年年冬季疏浚河道的情景。千车竞发,万人成流;红旗招展,乐声震天。虽然那时还20岁不到,但同样是一个标准的劳动力。筑壃滩,挑河泥无所不能。记得沪语歌曲《社员挑河泥》吗?“社员挑河泥,心里真欢喜,扁担接扁担,脚步一崭齐”的歌词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实际行动。淀浦河在1976年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工程,涉及现在的闵行区段,才形成了今天经青浦、松江、闵行、徐汇四区全线贯通局面。

船娘的吆喝声把我从记忆中拉了回来,一艘大船正从桥下通过。我抓住机会,叫唤“老板娘!”。船娘扭过头来。“请问,你的这艘船有几吨啊?”“300吨。”她有点不屑。根据有关志书记载:1977年拓宽浚深,淀浦河长46千米,河宽48米,能通航100吨级以下船舶。怎么现在能通行 300吨了。为此,我又问了多位船娘或船老大,答案都是300或400吨。通航吨位的增加,与多年来河道疏浚工程有关。

漫步矮宽的台阶,走向桥的北堍。我沿着淀浦河向东急走慢跑。这里有四时奇花,八方异卉。月季盛开,枇杷挂果;石楠转青,小花正艳。齐整的石坛上,银杏树叶张开的折扇送来的晨风夹带着雾气的清香,樱花枝头新吐的嫩叶反射出旭日的光辉。凉棚、小亭向我招手,曲径、直道唤你前行。跃过七莘路桥,七彩图案组成的路面犹如进入了童话世界。河边栏杆墙上的涂鸦,集中华神话故事的精华,让你止步流连。走着走着,前面已到水清路大桥。钻过桥洞,可以从秀文路方向的台阶上行。

由北向南,经小田园酒店停车场的绿地,再度进入淀浦河畔的南边步道绿地。比起北侧的蜿蜒多变,这里有种一望无际的感觉。绛红色的步道上,晨练健儿穿梭,赏景游人如织,不时有熟人招呼。不一会儿,经过莘庄镇镇政府的北面围墙,墙面上镇辖标志性形象,如莘庄公园、龙之梦商场、天主堂和莘庄商务区等一一展示。回到了东闸桥。刚才等待中的货船已经过闸远去。河面上安静了许多。那些无拘无束的水鸟,仍在蓝天白云下展翅飞翔;那些认真抛杆的钓者,盯着漂浮的鱼标目不转睛……

近年来,上海加大了道路水路景观的建设,每到一处,都有置身于花园中的感觉。自前些年苏州河环路打通之后,水路景观的改造也是日新月异。淀浦河绿化升级工程还在继续之中,它是闵行人民生态宜居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

同许多稍有历史的城镇一样,从江南水乡成长起来的莘庄当然存在着令当地人自信和骄傲的一面,且不说“人杰地灵”之类的套话,就岁月留下的故事,便可让我们阅读出这个地方的厚度,也感受到它的温度。

说闵行,自然绕不开莘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一年,莘庄便作为原上海县县治,长达32年之久,县城的地位举足轻重。1992年“撤二建一”后,莘庄依然是新闵行区机关所在地,这一晃也有28年了。60年,一个甲子,莘庄作为闵行中心城区的地位牢不可破。事实上它的发展的确是令人瞩目的,尤其是这些年来,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牢牢把握着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大落脚点,在商业商务、文化服务、总部经济、生态宜居方面找寻莘庄特色,打造莘庄样板,一改昔日县城之旧模样。

但这仅仅是莘庄的60年。如果要追溯莘庄的历史,或者说,它形成集镇的过往,从最初的江南水乡,到百年前的铁路兴运,再到上海西南门户的枢纽,那也是风雨500年了。

我们常常戏言:在闵行,总有两个字常常被人误读,一个就是闵行的“行”(háng),不是本地人,往往把它读为xíng,行走的“行”;而莘庄的“莘”也是如此,习惯性会把它读成莘莘学子的“莘”(shēn),其实作为地名,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īn。

而莘庄的“庄”,总是让人感到有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其实,庄的解释有很多种,一是姓,最出名的莫如庄子;二是商店之类的,比如钱庄、茶庄;三是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比如庄园;还有代表现场气氛的,比如庄严等。但人们最不陌生的大概要数村庄吧。不过坦白地说,莘庄最早在形成集镇之前的确只不过是个村庄而已。哪怕在20世纪60年代它成为上海县县治所在地,被称为县城后,周边也是被一片广袤的农田包围着。当时城镇区域面积也不够大,总显得局促而逼仄,这从县城那狭窄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得出。但许多江南古镇不都是这样的吗?

莘庄在挑战中成长、发展。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莘庄未来将升级为城市副中心,这个目标要在2035年实现。未来可期,自然是令人激动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长三角新兴的商务繁荣之区,也是宜居乐活的置业优选之地。

12月起,第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 五(2)班 蔡炫雅作者:杨克元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