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詹丽华 通讯员 杭建宣
11月30日,记者从杭州市建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杭州2023年计划“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0个”的民生实事目标已超额提前完成,实际完成改造269个小区,惠及住户近10万户。
“我们的房子虽然还是旧的,但小区环境更新了,生活在这里的心情也变新了。”北山街道上保社区居民谢阿姨指着小区楼栋之间的空地说,改造前这里是车棚,既挤占通行空间又有安全隐患,改造后成了邻里活动空间,
传来,可改造范围只有1、2、3单元。“一栋楼只改一半算是怎么回事?”家住5单元的关彦琴不理解。原来,骚子营四号院为混合产权,1到3单元产权归属中央单位,4到6单元的产权归属地方。此次是中央产权单位就改造事项向居民征集意见,地方暂时还没启动。“改造时间不同步,改造方案可能也不一样,将来会不会‘一栋楼两个样’?”许多居民表示担心。
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确保改造不打折扣,中央产权单位、市住建委、区住建委、街道和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开了一场“破冰会”。会上,中央产权单位和市区两级住建部门达成了三方协议,央地协同,根据改造面积占比来出资共同改造。
改造共识达成,出资比例也定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海淀区住建委老旧办副科长张明珠说,按照惯例,区里委托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设单位,和中央产权单位委托实施的不是同一家。“两家建设单位改造将出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屋面防水,如果一边一家单位施工,将来接缝处还得漏水。”张明珠表示,为此,在数十场专题研讨会反复斟酌后,海淀区决定将小区改造任务统一委托给中央产权单位,“这也是央地混合产权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项制度创新。”
2021年,改造正式开始。在前期的居民工作中,中央产权单位与街道、居委会配合默契,在一次次入户宣传和动员中,小区的上下水改造率达到100%。施工中,恰逢疫情,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改造进度。2023年,骚子营四号院改造完工,居民们称赞:“央地配合得好,小区改造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