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衡阳市及县区所有高中学校及其按录取分数线排名整理出来了![金牌][第二][铜牌]
市区:20所
1衡阳市第八中学 990
2衡阳市第一中学 977
3衡阳市第九中学 976
4衡阳市铁一中学 968
5衡阳市衡钢中学 961
6衡阳市新民中学 (衡阳县六中) 950
7衡阳市第五中学 940
8衡阳市第二十中学(船山英文) 929
9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918
10衡阳市第七中学 906
11衡阳市第六中学 8
组医学类最低录取线649分。历史类最高分648分,最低录取线623分,继续保持强劲态势。
与此同时,2024年,武汉大学文史类在全国范围继续保持优势。理工类在河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大省和北京市,录取最高位次和最低位次大幅提升;在吉林、浙江、山东、广西、云南等省保持优势,山西、黑龙江、江苏、福建、四川、陕西等省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录取的考生中,绝对高分考生达到105人,创下历史新高,比近五年绝对高分考生人数年均值翻了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雷军班)首次招生,便受到众多绝对高分考生的关注和青睐。在湖北,雷军班录取最高分688分,平均分超过681分;在山东,雷军班录取分为682分;在湖南,雷军班录取平均分超过673分。
校友雷军总裁亲自领衔产业导师团
分数线的大幅提升和生源质量的提高,既是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体现。
2024年是武汉大学的“人才培养年”,学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八大计划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报国使命担当计划
武汉大学坚持在科研报国中淬炼学生成长,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学校充分发挥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1位国家名师、1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等顶尖学者和团队的独特作用。
学科专业优调跃升计划
武汉大学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积极把学科发展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充分发挥8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作用,增设“智能制造”等多个新兴专业和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设立15个国家急需领域的跨学科试验班,加快优势专业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拔尖培养特区领航计划
武汉大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大力推进贯通式培养,建设国家级、校级、院级三级拔尖人才培养特区,聘请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担任学科责任教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
精品课程教材方阵计划
武汉大学构建最具前沿性、综合性、立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反映学科领域学术前沿知识与满足学生需求的精品教材。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5门,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积极推动数字化教材建设,实现学习过程由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
教学相长课堂驱动计划
武汉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四课堂”联动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高质量跨学院课程。所有杰出人才均讲授本科课程,将专业领域前沿成果引入本科生课堂。推进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
创新综合实力拓展计划
武汉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学校所有科研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所有本科生均可以参与研究项目。学校位列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全国第三。
数智教育全面启迪计划
顺应数字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战略规划与需求,武汉大学制定一体化的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已统筹建设17门数智教育核心课程,惠及所有本科生。
全球胜任能力提升计划
武汉大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化意识及跨文化包容性和理解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与高水平大学和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实施三学期制,引进国际优质课程。发放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超过1000万元,学生每人最多可获得30万元出国交流资助。
除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招生工作中,学校也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号召,响应国家战略规划与需求,以国家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充分考虑不同省份考生需求和发展需要,优化分省招生计划;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针对具有学科专长的新生,实行定制化培养,更加重视对拔尖学生的培养,成效显著。
珞珈山青,东湖水秀。期待2024级新生在中国最美大学,攀登学术高峰,追求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