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心城区成交二手房6209套
张家口新闻网讯(记者 黄超 实习生 李雅雯)2015年张家口市二手房市场房价有所起伏,“好房热销、次房难卖”分化严重的特点,让市场呈现出一半像海水一半像火焰的现象。据市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二手房成交6209套,其中住宅6209套;成交面积共510983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80659平方米,与2014年相比交易量上涨幅度有所增加。
去年,中心城区新开业
那是煤矿住宅楼,没有产权证,是协议出让。
目前在贝壳找房上,煤矿住宅楼已经没有可售房源,但是均价857元/平方米的价格仍然保留着。
除了6万元一套的房子外,6月7日,据贝壳找房显示,电石厂家属楼一套58平方米南北向两居售价7万元,其目前成为下花园热搜房源榜第一名,这套房于5月1日挂牌,均价为1167元/平方米。不过,在6月8日,这套房就已售出。目前该小区还有两套挂牌价9万元的两居室二手房在售。
新京报记者通过查询发现,该小区2023年成交的同一户型总价是8.4万元、均价1400元/平方米,去年成交的最低均价达到1126元/平方米,2021年及2022年的成交价格均高于去年,均价都超过2000元/平方米。
此外,在下花园的马车社住宅楼,还有一套挂牌价10万元的房源,面积约78平方米,单价仅1283元/平方米。4月份该小区成交两套总价为9万元的两居,单价仅1000多元/平方米。这是自2021年以来小区最低的成交单价。
“最近几天我净卖20万元以下的老房子了。”小张说,咨询的人很多,网络制造了这波热度,“以前一天有两三个人咨询,今天一天就有13个咨询的人。我一个同事更夸张,一天的咨询量有几十个。”
“我现在同时跟三个人聊天,有点回复不过来。”小张说。
另据贝壳找房平台显示,下花园5月份带看量就出现陡然上升的走势,4月份带看量141套,5月份带看量321套,而在6月份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几万元的房子也就几套”
吸引众多看房者的下花园低价房源,大多位于马车社住宅楼、电石厂家属楼,而且均是房龄超30年的老房子,贷款受到限制。“这种低价的房子一般都是步梯(没有电梯)的顶层,而且是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小梅表示,几万元的房子也就几套,房源不多,而且卖得差不多了。
下花园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东与怀来县接壤,西与宣化区相邻,东南距北京150公里。据悉,下花园的一部分居民是在煤矿、电石厂等传统企业工作。在企业停产之后,近几年区域发展放缓,居住人口也在减少。而从二手房价来看,据贝壳找房指数显示,目前下花园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为493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8.7%。
下花园区是张家口市离北京最近的市辖区。2019年,下花园北站正式开通,从下花园北站到北京清河站,乘车只要41分钟。此前,受高铁开通以及冬奥会利好影响,下花园区域吸引了众多房企,包括有碧桂园、万科、荣盛、泰禾、华润置地、奥园、华侨城、绿城、金茂、阳光城、鲁能、蓝城等。“下花园的开发商都是知名企业,而且是前几年风头正旺的品牌房企。”有当地中介这样形容。
据小张介绍,目前在售新房绝大多数是现房。新房的价格约为6500元/平方米,毛坯价格的两居总价为30多万元。购房者主要是北京人居多,大都是从外地去北京打工的人,包括来自内蒙古、新疆等地。
事实上,除了下花园区外,在张家口的其他区域也有这样低总价的房源。比如,正在挂牌的张家口市桥东区宝善小区42平方米的一居室,总价7.8万元,均价1858元/平方米。其是近期桥东区热搜第一名。而桥东区区域的二手房价格均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宝善小区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虽然位置好,但是房子太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当地经纪人如是说。
系列新政落地或助推当地楼市向好
“近两年,下花园的房价已经降了很多了,最高时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一万多,现在是五六千。”小张说。
据21世纪不动产的数据分析,4月份张家口十大热点区域二手房房价同比“9跌1涨”;其中,跌幅第一的区域是下花园区,跌幅6.16%;跌幅第二的区域是桥东区,跌幅5.74%。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一些低房价的三四线城市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5月份,三四线城市市场均价为9218元/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跌5.24%、0.63%。在5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排名中,张家口以6717元/平方米位居第88名。
不过,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分析人士预计,在“5·17”史诗级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支持政策逐步落地,市场预期增强,价格跌幅有望持续收窄。值得关注的是,从3月底开始,张家口部分商业银行降低购房首付款比例,其中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为2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为30%。此外,自5月18日起,张家口市五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为2.85%;二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下降,五年以上的利率不低于3.325%。这些政策利好也将助推下花园乃至张家口市场恢复。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