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称南园村在建小产权房项目房源已不多。
一份“律师见证”,维系整个小产权房买卖的“信用体系”。一旦有一方诚信塌方,暗流涌动的危机便崩落一地。
中房报记者 向南 普宁报道
从2019年前后开始,广东省普宁市年过六旬的李其江,在4年间不断投诉举报当地小产权房建设问题。
李其江投诉反映的问题包括:他家责任田被他人强占开发小产权房项目,且多次涉嫌违法倒卖村集体土地。有关部门答复称,有争议地块上的建筑被控停,倒
00多,两个人加在一块,一个月不到2000元。
婆家和娘家都指望不上,三线城市房价每平1700元左右,一套80平米的房加上各种契税也要15万左右,对我而言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迟迟不敢买房,直到我怀孕后,母爱使然,我越来越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小点偏点都无所谓。
打定主意后,老公就四处看房,我挺着个大肚子,跑腿儿的事儿,还是老公干得多一些。
一个周末,老公从售楼部回来,兴奋地对我说:对面小区的房子,每平1000元,他眼里闪闪发光。
小区就在出租屋的对面,我嫌它地势高,出行不便,可摸摸瘪瘪的钱包,还是认了怂,挺着大肚子去看了房。
我第一次坐崖壁电梯(观光电梯),心脏突突的跳,两腿发软,吓得眼睛都不敢睁,曾一度怀疑自己有恐高症。
观光电梯只到8层,小区里面又分两阶梯,8层有三栋楼,电梯正对面修了100步梯,上面的地势平坦,上面有4栋楼。
站在广场上,俯瞰江面,江风徐徐,绿树环绕,鱼池喷泉,健身器材,停车场,样样俱全。
售楼小姐一番神助攻,从环境到价格一番分析,她说小产权房多如牛毛,产权只是早晚的问题,我听听有理,就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我之所以会动心,其实说到底还是缺钱,贷款买房,以我们当时的情况来说,压力有点大。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奶粉,尿不湿……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加上房贷,我俩的收入有点吃不消。
我俩回家一商量,房子是刚需,只住不卖,先解决眼前的住房问题,我姐借了3万,姑姐借了3万,自己存了3万,花了9万买了套小产权房。
接房后,我们进行了简装,装好后空了半年,我们像燕子衔泥一样,每月存点钱就添置一样物件。
直到搬进新家,家里的空调,洗衣机都还没买,住进去后才慢慢添置齐全的。
小区有2栋楼是小产权,有5栋楼是大产权,开发商财迷心窍,改变了原有设计规划,把休闲娱乐的地方用来建了房。
她们借机抱团,向开发商索赔,给他们减免了一年物业费,后来又因房产证办理延迟,每家又赔了一万多。
小区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两派,她们话里话外说我们占了便宜,被贴上了穷人的标签。
我们自是不服气,认为都是花钱买的房,我们全款买房,她们大多是贷款买房,欠着账还拿鼻孔瞧人,有点自抬身价的感觉。
大人说多了,小孩子也有样学样,捡了话茬儿,孩子之间闹矛盾还拉起了帮派。
有一次,娃气鼓鼓问我:“妈,我家是不是很穷?”
我一脸惊愕:“为什么?”
娃说:xx(邻居家小孩)说不跟我玩,说我家穷,买不起房。
我说:我家没钱但不缺钱,她不跟你玩那是她的事儿,你可以跟别人玩儿。
那一刻,我破防了,花钱买房还让孩子跟着受气,为了争口气,我和老公平时正常上班,周末又打了好几份工,娃10岁的时候,我们重新买了房,搬离了小区,现在耳根子清净多了。
想着把房子卖了,到中介一打听,没有证她们不愿接手,怕惹上纠纷,所以我只能出租。
最近,业主群里又开始热闹了,小区的电梯用16年了,年久失修,故障不断,物业群内通报,修理费高达2万多。
业主集体炸了毛,认为修理费太高,还不如换新的,8楼以上的业主,趁机提出升高电梯至平台的想法。
矛盾主要有三方面:
一、小区两种产权混住,她们使用大修基金,我们需要出钱维修,这无可厚非。
二、她们要求一步到位,换和升同时进行,我们只愿意更换电梯。
三、加高电梯,支柱要搭建在一家小产权业主的楼顶,她拒绝搭建,怕损坏墙体,房屋裂缝漏水,提出动工之前,签订赔偿协议。
他们认为,换与升高并不冲突,楼顶属于公共区域,不是私人财产,专业人员施工自有分寸。
他们高姿态喊话,电梯方便你、我、他,一次性到位,创和谐小区。
我们回怼,只要不动我的面包,怎么做都行。
一个小区大小产权混住,矛盾真的很多,动了谁的面包都会引来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