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6 23:45信息 • 发布者: 印客美学


丰田埃尔法是丰田旗下最畅销的MPV之一,国内指导价77.2万到87万不等,不过这个价格买不来,在国内买埃尔法要加价提车,加价后落地价百万,即便如此,依旧是很多明星和富豪追捧的对象,所以这款车被称为明星保姆车,周杰伦也有一辆,而且比普通埃尔法贵多了,车牌堪称绝配。

周杰伦在香港的座驾,丰田埃尔法蒙娜丽莎保姆车,车牌是JAY1,牌照很有意思。众所周知,周杰伦的英文名字叫 Jay Chou,2000年发行的














的欢迎仪式也是超高规格。


接机堪比走红毯,几十台摄像机对着Labubu咔嚓着闪光灯。


从下飞机开始,它就身着金色泰丝制作的华丽泰服,全程被专业保镖开道,最后坐进车牌号“6666”的大牌明星专属保姆车。



泰国旅体部部长还亲自接机,她带上了定制尺寸的鲜花欢迎手环。



排场之隆重比起真人顶流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难怪,虽然人家只是一个娃娃,但在泰国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国内售价99元的玩偶,在泰国花300都不一定能买到。


300人民币哦。


8900泰铢≈1794RMB


一些原本做旅游地接的华人都纷纷“转行”,到国内收起了货。


“买不到马卡龙系列也可以买其他系列,只要是Labubu都好卖。”


有的金店都卖起了“黄金Labubu”。


还有人甚至直接把Labubu的形象纹在身上“招财”。



每隔一段时间,年轻人都有一个新宠。


像这种有大眼睛、五五身材、配色很大胆,用豆子形状的聚氯乙烯填充的豆豆娃,畅销整个欧美。


它上一次爆火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可能生产它的商家都没有想到,时隔几十年,现在突然有不少人愿意用高昂的价格去购买它。




前段时间还有那个3天卖出800万的chiikawa。《日本经济新闻》说一场和chiikawa合影的快闪活动累积超过了8000人到场,所有预约都爆满,就像明星见面会一样。



再往前还有loopy、线条小狗和粉色兔子。


它们都成了年轻群体间的顶流。


chiikawa海报


但是换来换去,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围着日韩打转。


国内IP有这么大阵仗好像还是头一次。(除了猴哥)


老外到底喜欢她什么呢?




为什么能反向拿捏外国人?


一个东西能火,还是在国外火,背后一定有特殊的原因。


Labubu也是如此。


一方面在于Labubu为消费者提供了从属于某种 “圈层” 的幻视。


它已经成为某种心照不宣的“潮人密码”。上至皇室公主,下至平民百姓,“要想赶时髦,就挂Labubu”。


chiikawa和loopy也是同样的道理。


它们有火出圈的表情包,也有各大联名的加持,成为了年轻一代中的社交暗语,用户群体涉及设计、手账等不同圈层。


在追星圈和同人圈都有极高的热度。



除了这种潮人幻视,它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幻视”。


这种“安全感幻视”指的是当你拥有这件公仔,成为 Labubu庞大数量级粉丝中的一员后,能够降低 “出错” 的概率。


口罩时代之后,消费者比以往更加脆弱、无助,人们不想再以自身 “试错”,更渴望直接得到安稳的答案。



和其他ip一样,Labubu不仅围绕形象们做出一系列包装,赋予丰富的人设个性,还在线下创造了各种粉丝互动活动。


那些明星们有的签售会、舞台表演和粉丝见面会,公仔们是一个没少。


成为流量密码后,大家群起而追之,在系统性“无助的社会情绪”的加成下,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风”。


因为这不是缺少主见,而是保持安全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人类天生就对带有异域特色的事物感到好奇。


Labubu的设计灵感汲取自欧洲的民间故事和精灵神话,在形象上则结合了温顺的兔耳朵和恶魔的尖牙。


这种独特的形象本身就容易在流行文化中崭露头角。


大家很容易被这种外观吸引。



以往那些能走红于海外的网红都是如此。


比如“阿木爷爷”,他的视频没有一句话,全程也没有使用钉子、胶水、电力等现代化工具,仅仅在木头上“左1”“右2”地打标记,挖挖敲敲,用最原始的方式做木工。


但外网就是对这种中国“神秘文化”好奇,所以他的油管粉丝早已破百万。



Labubu形象独特,个性又精灵古怪,这种“跨物种”的吸引力,不管在哪都行得通。




能拿捏外国人,做对了什么


种种事实都在说明,更轻、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形式,更容易走红。


相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玩偶公仔、网络文学等年轻化的形式更容易打动人。


它们可爱治愈,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甚至能吸引网友们对它进行二次创作。


发疯、阴阳怪气的表情包席卷全网,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家的压力,成为一种情绪出口。



同时,也离不开明星效应的加持。


先是成为“皇家同款”,泰国公主在自个儿的大牌包上挂上这只Labubu。


当网友还在琢磨“泡泡玛特是得多有钱,连公主都能请得动”时,Lisa也用上了同款,还连续3天在ins上发布去泡泡玛特扫货的视频。


这只出自于绘本《神秘的布卡》的小精灵如今被真·顶流和真·公主加持后,已经在泰国成为真·女顶流。



以上两点做对了基本能拿捏80%的外国人了,如果这时候再有短视频的加持,那妥妥的就是海外爆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火爆外网的《一剪梅》,一度火到登上国外音乐平台Spotify多个国家榜单的前三。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经过短视频的放大之后,最终变成了一种meme,通过互相模仿而非遗传的方式,在人群间实现了裂变式传播。


#xue hua piao piao甚至直接登上TikTok热门话题,成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see you again。



最近一款中国原创游戏也反向拿捏了老外。


《黑神话:悟空》三天销售额破亿,登上全球周热销榜冠军。



得知预售开启,日本殿堂级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还发文:三年来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以前都是国外IP火到国内,如今总算反过来了。


2024年,让我们给外国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作者:疏风

责编:律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