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不少到长安医院看病的群众能享受到“即停即走”通行措施带来的“红利”。
“以前每次开车来看病都要排上个把小时,现在开车来看病不会再被堵在医院门外,来看病也省心很多!”长安车主谭先生的一番话,说出了不少人的真实想法。
这一变化,得益于长安镇人大工作评议的推动。去年,长安镇人大在开展工作评议时,就组织人大代表对长安医院的就医环境进行了视察;今年开展工作评议时,镇人大再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
的二手房东林登会深有体会,“当年我刚来长安的时候,觉得居住地周围治安很不稳定,很多时候都觉得不放心,我还曾试过有一次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小偷竟然进屋把我的手机偷走了。”
当年4月,由长安镇委政法办牵头,在霄边社区下洋小区建立全镇首个群防群治服务点,由来自当地小区的志愿者市民组成平安服务队,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法规主题宣传、协助咨询、调解矛盾等服务。
服务点建立后,他们通过招募一批积极投身平安建设、群防群治的居民志愿者,构建起“社工+队长+居民”主体模式,由社工担当服务规划者,队长担当执行主体,带领居民、平安使者开展群防群治常规服务。
孙志峰是一名社工,也是这个群防群治服务项目的“开荒牛”。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没有居民愿意参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但他们未因此却步,他们积极参与公安、司法、网格等部门的宣传活动,并在每次活动中招募志愿者。“现在居民们遇事都会主动找平安服务队志愿者,包括他们跟家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我们都会主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据了解,平安服务队共有巡查、走访及宣传三支服务队,巡查队负责街面的治安隐患类、矛盾纠纷类排查;走访队负责出租屋内的安全隐患类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居民;宣传队负责把法律法规、群防群治、平安建设等政策宣传出去,并扩大服务队影响力,招募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平安服务队在小区巡查通讯员 麦伟强 摄
600名“平安使者”提供志愿服务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平安服务队已经吸引了当地500多名群众志愿加入。他们中有退休的大爷大娘,也有忙碌的上班族,他们经常在晚上巡查街头巷尾,从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到邻里间的矛盾纠纷,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平安使者”。
谈起加入平安服务队后的感受,志愿者林登会说:“自从小区里建立群防群治服务点,招募我们这些市民做志愿者,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结果一做就‘上瘾’了,不仅能帮到有困难有需要的居民,还能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水土,这真的太好了。”另外,林登会还发动不少下洋小区的居民一起参与平安服务队,共同守护自己生活的地方。
到2020年11月底,加入平安服务队的居民多达600人。通过长效的积分奖励机制,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目前,平安服务队志愿者90%是霄边下洋小区的居民,志愿者们都很积极,已经有人自愿担当队长。”孙志峰说。
如今平安服务队已经可以每天自主开展志愿活动,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而且他们已经把群防群治的“版图”从霄边下洋小区扩展到整个霄边社区。
74岁的赵开基是平安服务队中的一名志愿队队长,加入平安服务队后,他们在整个霄边社区一共踩出了12条路线。“说不累吗?也累!说当志愿者快乐吗?也快乐!要我们说一天要走多少路,真的算不清了。每天走访排查出小区的各处隐患,让路灯亮起来,道路平坦了,让市民走在路上更安全,我当志愿者也感受到了快乐。”
“下洋经验”将在全镇铺开
自群防群治项目在霄边社区下洋小区试点以来,治安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0%,项目在运行三年时间里,通过开展一系列服务、走访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群众对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从一开始的居民零上门咨询求助,到目前日均10次咨询。住在这里的人越来越有家的归属感,来这里的租客也越来越多,出租物业的价值也得到提升。据统计,2017年下洋小区的常住人数为7000人左右,现有常住人数已超过9000人。
“现在出租屋里很舒适,秩序很好不乱不吵,大家邻里和谐都很开心,很多人都喜欢来这边租房子。”林登会说。
回想起曾经的小区与群访群治后的小区,下洋小区一手机店店主钟雪清满意地说:“现在的小区很整齐,这两年有了平安服务队,时常会做安全宣传、解决群众矛盾等,让我们看到小区一天天在变好,也让我们越来越有家的感觉,特别安心。”
“生活在下洋小区各方面都挺好的,卫生、安全、建设等都挺好的,平日常常在小区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觉得很安心。”市民乔阿姨说。
在长安,霄边社区下洋小区只是众多出租密集型小区的一个缩影,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下洋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居民的一致认可。同时“群防群治”的下洋经验正在长安12个社区开始铺开。
参照下洋模式,全镇已有12个社区招聘当地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成立夜巡守望队,每晚每个社区有10-15名志愿者巡查,为守护自己的家园平安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字:吴金华 通讯员 秦少梅 李雄伟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