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让无数人纠结的问题:租房和买房,哪个更划算?听起来简单,但真相却让人意想不到!
首先,很多人认为买房就是“安稳”的象征,觉得“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就能踏实”。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买房背后隐藏的痛点是什么?房贷、物业费、维修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费用加起来,简直可以让你的钱包“瘦身”得不成样子!你真的能承受每个月几千的房贷压力吗?
再说了,很多人认为租房就是“浪费钱”,可事实真的是
贵到想买也买不起。甚至,有一天他开始恐慌——自己可能连租房子也租不起了!
因为那套原本只租2000元/月的房子,在这几年的轮番上涨中,已经要每月至少7000元才能租下。而另一边,哥哥却因为降息、银行的房贷利率优惠等因素,月供不断降低,现在每月要供的居然还不到4000元。
在中国,房地产永远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看多的人可以举出一系列的证据,比如:土地的有限供给、人口流入、资源集聚、货币超发、学区稀缺、经济持续增长;看跌的人也能举出一系列的证据,比如:人口老龄化、租售比较高、收入/房价比过高、空城数量大幅增加、绝对价格已经太高,等等。
这个矛盾的话题要分两方面来看,看问题要撇开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包括:
1、核心城市的人口流入,在对冲了出生率下降的反作用后,依然有长时间的持续增加,不过要注意是少数核心城市;
2、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世界各个经济体的发展历程证明,经济增长一定伴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提升;
3、我们国家特殊的土地政策,所造成的核心城市的土地长期稀缺;
4、长期温和通胀的货币,就像不断上涨的水位托起房价。
以上基本针对地区和国家的核心城市。至于看跌者列举的原因,确实存在,适用于大多数经济活力一般、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五线城市。
租房VS买房?
一、这是站在刚需上来讨论的,从刚需上来看,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了这点,买房比租房好,即解决了住房需求,有有了立业的固定资产。
特别是针对中国这个快速发展,下一步将领先全球的国家来说,在没成为世界第一前,都可以一直买买买。
二、那么买房的风险呢,主要还在于投资性买房。
虽然国家是整体向上的,但某一段时间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调整的时间,你的收入,能否承担买房的月供及家庭的开支,也是必须要考虑好的,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充足的资金扛过去,就会出现美国次级债的风险,房子被银行收回去,那怎么办。
短期的风险若不能扛住,长期的规划投资就是一场空
三、因此买房一定要做好演算,你的工作是稳定的,这个稳定有多长时间风险,出现风险后你有多大的后手,是随便换个工作就能拿到现有的收入吗,还是有父辈的资金支持。
对现在创业的人来说,买房投资并不是一件优先考虑的事情,创业的资金压力,变现的急需,以及某一天创业成功后的巨大收益远远抵扣了购买房子的增值
四、因此我的建议是,对刚需来说,可以买来居住。
对家庭稳固也不愿去投资去创业有点闲钱的人来说,投资一两套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若对于心怀理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来说,还是不要把投资房产当成第一要素,毕竟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我们穷极一生去追求也不够,就不要把购房当成第一追求了。
我觉得在权衡买房还是租房的时候,要考虑到
1. 城市的人员流动情况和人口基数。
大学多,新兴产业多的城市,短期居住的,租房需求更多;
有购房能力的人口基数大的城市,可提供租住的房屋多,供房市场就更大;
2. 消费偏好:90和00后逐渐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偏好长期定居?还是更强的流动性?
3. 更进一步想,租房买房的选择,与流动性之间,与消费偏好的相互影响。
买房与租房的人员角色互换:
买房的人,由于前期的资本投入,可能更倾向于定居。
或者反过来,作为一种理财方式,更倾向于选择去其他城市租房短居。即买房与租房间分界不再绝对分隔。同一个人可能既是买房方又是租房方。
这种情况在欧美非常普遍。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模式自由化,会不会也同样有同样的消费趋势?
世界的变化是快速的,而人们的消费心理,生活习惯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租金的上涨体现的就是复利的魔力。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
按每年6%的增长计算,已经展现出恐怖的增速。
再从投资的角度计算一下,复利恐怖的力量。
假定一次投入100万,每年增幅20%,10年后大约619万,20年后大约3833万,30年后大约23737万也就是2.373亿。100年后约为82万亿。
可以看出每增加10年,收益是数量级的差距。
所以不能以现在的租金去衡量未来的房价。
暂时买不起房子的也别灰心,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投资自己比投资房子更有价值。
租房与买房作为两个不同的门派一直都有比较激烈的口水战。
租房派认为租房相对自由,想住哪住哪,可以选择租住核心城区洋房、雇佣保姆打理家务,生活舒适之余,还想享尽都市奢华;买房派认为与其每月将血汗钱上交“包租婆(公)”,不如定投自己的“小家基金”,吃糠喝粥为了只为有个温馨小家。
两派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
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买房是非常要不得,一来你的前路被封死了,二来你只能围着房子周围转,生生把自己的视野给圈死掉。
像2-3线城市,前几年还有好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来拼搏事业,租房子的人也很多,房租就一直在涨,但现在生意不好,很多的公司、加工厂纷纷倒闭,人流量明显下降,好多房子都没人租,房东只能放在那里。
买了房子那房子肯定是比租房子划算,但公司倒闭了,你总不能带着房子四处跑吧?
所以,有钱的时候最好都把钱用来提升自己的见识与生存技能赚钱能力。
拿苏州来说。苏州是很典型的由外资带动的城市,大概10年前,外资企业大量进入,随之而来的大量劳动力,大学毕业生都大量来到苏州。
房价,租金都上涨很快,许多当地的农户都把自己家的房子翻建,两层的改三层,每层都隔出很多小房间以供出租。有的人家光租金就月两三万。
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关闭或者外迁,导致之前好多房子租不出去,不得不降房租,或者租不到。我身边好多苏州当地人之前家里拆迁了好几套房子的,抱怨房子不好租,根本租不出去。随着外资企业的进一步退出,房子只会越来越难租出去。
接下来说买房,还是拿苏州来举例,15年前好的地段的房子也就两千左右一平米,现在要四万左右,15年涨了20倍。但是今后房子的涨幅还会象之前一样猛吗?
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
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没有之前那么快,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小孩子少。现在的基本情况是,两家人家一个小孩,而两家人家基本上都至少有一套,多的要两套以上。房子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少,很难想象房子会一直上涨。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收入的持续增加是支撑房价持续增长的基础。
随之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老年人口的激增,赚钱的人越来越少,花钱的人越来越多,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概率有多少?
所以我的结论是,买房自住啥时候买都不晚,买房投资需谨慎。一旦房价下降,贷款还要还,万一工作没了,那什么还?房子卖又卖不掉,怎么办?
买不起的选择租房无可厚非,但也要尽早考虑未来结婚生子后的生活,搬家并不是件开心事;买得起的尽早买房,勒紧几年裤腰带,换回的是家庭资产的升值,享受城市经济增长的红利。
1. 大城市的房租增速非常高!仔细算下你会被吓到!
2. 以目前的房租增速来看,大城市还是尽早买房划算;
3. 买房具有较为稳定的抗通胀的特性,投资股票、基金等亏损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4. 租房要考虑“便利原则”(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交通,因为只有交通便利才能有助于职业发展)。
我觉得房子的租金跟股票的分红很类似,都是原本我们以为真正有价值,可以衡量是否有利的核心指标。
我以前认为如果一个股票的分红比较低,那么这个股票就没有什么价值,就跟如果一个房子的房租特别的低,就没有什么价值一样。
但我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资产增值,带动房租上涨,在以后房租和我们实际支付的金额相比就会显得很划算。
换成股票情况很类似,不过股票还有其他特殊的情况,比如公司可能会倒闭,公司可能会增发,公司可能一直都不分红。而且很多公司的股票并没有投票权,只有分红权,现金流又被公司董事会控制着,相比较房子股票实在差的太多。
那房子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要求门槛太高,投入的成本巨大,风险无法分摊,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而股票则可以分摊风险,随进随出就相对自由很多。
相信这个很多人已经都弄坏房子的价值。我估计很快他们就会懂股票的价值,至少投资房产之后剩余的钱毕竟要找出路,而这个出路只能是股市。
所以哪怕很多股票不分红,我觉得只要后期有人看好股市进股市,那么股市还是有很好的利润在的,就是靠人接盘。
现在开始投资指数,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风险较低的可操作的方式了。
在中国对比租房和买房,除了租售比还需要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1)买房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区,没有房产人的子女如果想在当地上学,因为中国教育特有的户籍制度,是很难能够上到优质的学校的;
2)买房还有利于年轻人的婚姻;
租金和房价的涨势基本都是一致的,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而言,由于住房的稀缺,租金的不断上涨是必然的,因此往往还能超过房价的涨幅。
对于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而言,选择一个有利于自身职业发展的位置租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虽然买不起房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但是现在能做的就是投资自己进而改善自身的处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的基因、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决定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总会不同。
同样是买房一个决策,一千个购买者可能有一千个不同的理由。所以以己度人的思维方式,难免会有失偏颇。
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股票,其价格波动由于这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好在中国并不是城市化的领头羊,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要经历的故事在发达国家已经上演了一次。
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反客为主的思考,许多后进国家也同样要走中国的路子,比如越南,这样打开视野,就会对未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找到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