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国际(MAX POWER)有限公司的创立始于1990年,创立之初代理日本「无限」品牌,之后陆续代理了日本KAZZ、EXEDY等知名改装品牌,并在1996年代理「RG」避震器。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品牌经营上,极限国际都已累积了多年的经验,也从中承袭了严谨、精实的日式作风。
结合了日本取经的经验,并配合台湾一流OEM厂商的援助,极限国际于2002年自创APOLLO品牌。目前,台湾APOLLO品牌已正式签
疆佳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淘宝、京东物流、华为、天津八了车科技有限公司、荷包金融的数起投诉,尚在协商处理中。
未与消费者达成一致:
1、京东商城:有消费者投诉称,今年3月,他在京东商城TCL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台75寸大小的电视机,花费5587元。4月25日,消费者上网查询后发现,该电视机此时在京东商城上的官方定价为5087元。消费者要求商家补还500元的差价。
对此,京东商城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消费者购买的电视机已经过了保价期,无法补还差价。
2、春秋航空:有消费者投诉称,今年2月26日他购买了从兰州飞宁波的机票。出发前一天因为上海疫情严重退票。3月8日开始兰州暴发疫情,封城一个月。机票总价688元,当时只退了232元,春秋航空扣除了手续费456元。现希望春秋航空公司可以补齐退款。
对此,春秋航空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消费者所述情况不实,无法退款。
3、超威电池:有消费者投诉称,2021年7月9日他在商家处购买超威电池一组60伏20安,购买时商家曾向他许诺质保一年。到今年5月份,消费者发现电池已经鼓包。曾多次联系超威电池客服人员要求更换或检测维修电池,但无果。
对此,超威电池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消费者无法提供电池受损证据,故无法满足其要求。
一周维权速报:
1、8岁儿童游戏充值一万三,游戏公司仅愿退65%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的高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自己8岁的孩子在家上网课期间,迷上一款名为《忍者必须死3》的游戏,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偷偷用家长身份证注册并累计充值了59笔,购买游戏装备皮肤等共计花了13380元。
高先生发现后,于2022年4月30日与游戏代理方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取得联系,提交证明材料并申请退款,游戏方认为孩子充值的行为是家长监管不力造成,表示最多退65%左右的金额。高先生对于这个赔偿方案表示无法接受。
2022年5月11日,澎湃新闻就此事联系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表示会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处理。当天下午,高先生向澎湃新闻反馈,表示接到了来自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的电话,但对方始终坚持65%左右的退款,对此无法接受,将继续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2、椭圆仪屡次异响维修7次未解决,商家:尽快处理
近日,黑龙江的门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他去年购买的一款“麦瑞克”家用椭圆仪在使用时经常发出异响。门先生表示,机器买回至今前后共修理过7次,但由于商家每回安排的上门维修人员均没有找到具体故障原因,因此机器发出异响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门先生要求商家尽快进行退货退款处理。
对此,“麦瑞克”官方客服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机器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门先生反馈的故障可能是配件损坏或组装错误导致,“故障很简单,不知道为什么修了这么多次仍没修好”。该工作人员表示,后续核实清楚后会尽快与消费者联系,并协商退换等事宜。
3、如程被曝未退用户押金逾4月,回应:订单多,耐心等
近日,来自广西的李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去年12月6日,他在一家名为“如程”的会员制住宿平台预订了两晚的酒店,并支付押金总计6736元。今年1月9日,受疫情影响,李先生取消了原计划的行程,于是他在规定时间前取消了上述酒店订单。随后,如程平台客服人员向李先生承诺,押金将于3-5个工作日内退还。但李先生表示,自己后来多次联系平台客服沟通,至今未收到押金退款,他要求如程平台立即全额退还押金。
5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杭州如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客服,客服人员表示正在按照订单顺序安排押金退款,请客户耐心等待退款金额到账。
4、消费者要求上门维修故障电脑遭拒,网店:需拆寄硬盘
近日,南京的吴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去年10月份,他在电商平台网购的电脑主机先后出现两次“开不了机”的故障。发现问题后,吴先生立即与商家联系,但他反馈的故障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吴先生要求相关店铺安排工作人员携带解决方案上门维修,或将主机内已有的硬盘信息删除后安排退款。
对此,相关店铺的售后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店铺客服此前与客户沟通过,建议吴先生将相应的问题硬件寄回,遭到吴先生拒绝,故一直未解决。该售后人员表示,是否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是需要经过售后专业判断的,吴先生反馈的问题系硬盘故障造成的,需要吴先生自行拆机后将硬盘寄回厂家处理。
一周消费预警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抽检食品9批次不合格,6批次为电商销售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近期食品抽检的情况。在抽检的28大类食品450批次样品中,检出6大类食品9批次样品不合格。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通告,此次检出不合格的9批次产品,分别属于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蜂产品、罐头、水果制品和水产制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为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等。
检出的9批次不合格食品中,有3批次由广东、湖南、陕西的超市销售,其他6批次由电商平台销售,包括淘宝、拼多多、天猫。
此次抽检查出的不合格食品,涉及甘草山楂、甘草桃片、蜂蜜、虾片、即食海蜇头、草莓罐头、蜂王浆、腐竹段等。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