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岁月里,房贷买房曾是众多家庭实现安居梦想的主流方式。然而,如今断贷拍卖现象的频繁出现,却勾勒出一幅令人感慨万千的楼市变迁图。
曾经,房贷被视为通向温馨家园的桥梁。当人们签下房贷合同的那一刻,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他们梦想着在精心布置的房间里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期待着在属于自己的港湾中躲避风雨。
那时,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让人们勇敢地背负起房贷的重担。他们坚信,通过
策收紧,外地炒房的行为被限制,最后到了2018年,燕郊的房价迅速降温。这一次可以说是相当惨烈,房价几乎在一年里面跌去了一半。
当时在网上就看见一个报道,说有一个家伙,2017年在燕郊买了一套房子,花了426万,一直到去年还了4年的房贷,其中本金还了16万,利息还了64万。最后在去年那套房子的市值已经跌到了235万。没有办法,他选择弃房断供。一套426万的房子,在4年的时间,降到了235万,直接缩水了191万。然后加上4年的64万的利息,还有自己的首付款,还有律师费用等等的,亏损超过200万。
这个故事不止一次讲,为什么反复拿出来讲呢?就是想给那些想即将上车的人,敲响一个警钟,就是要量力而行。比如说你现在每月收入2万块钱,其中有1万需要还房贷,这个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如果突然哪一天你的公司倒闭了,或者你被裁员降薪了,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你不能出门工作。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工资收入降到1万块钱以下,请问你还有能力来偿还每月1万块钱的贷款吗?要知道这可是30年不变。就算你不吃不喝,你也要首先还这1万块钱的贷款,而且这种生活要持续30年。
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当下有能力,有实力来接盘高价的房子。但是世事无常,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你的资金实力到底怎么样?这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人的运势不仅会往上走,也会往下走,很正常。
有人可能就开始来反驳了,说当下房贷的利率很低,正是这些刚需群体,他们上车最好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可能从自己这一代就开始买不起房了。也有人说,我们现在买的房子,不仅是一套房子,他更是资金,是钞票,是固定资产。因为它具有投资属性。
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情。根据央行在2020年金融机构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达到了96%,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达到41.5%,拥有三套以上住房的家庭达到了10.5%。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最低有96%的家庭都有一套房子。就像我们大地上的土一样,如果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土,请问它还能变成黄金吗?它还有流动性吗?
西南财大曾经也对消费者购房的目的进行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在08年的时候,刚需购房群体占到70%,投资房产占比不超过20%,但是在10年以后,刚需购房群体仅占15%,而投资炒房占比超过60%。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买房子的并不是所谓的刚需群体,而是数不清的炒房客。正是这些炒房客抬高了房价,才让少部分的刚需群体无法上车。
所以专家王强就建议取消房贷,让买不起房子的人,就不会买房子了,然后他们也没有购房的压力了。但是很多人不赞同,为什么呢?因为买房是刻在国人认知里面的东西,房子代表的是家庭。更何况能够全款买得起房子的,只有2%的家庭,因为当前有98%的家庭,都是贷款买房,而且房贷总规模达到了38万亿。
但是对于弃房断供的人来说,未来既没有房子,也赔了自己的本金,得不偿失。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那些弃房断供的人,大部分都是炒房客,真正刚需群体弃房断供得很少,大部分人都会用整个家庭的力量去偿还房贷,而且会老老实实的还上30年。
除非中间出现了变故,比如说家庭里面有人突发疾病,或者是投资生意失败,否则普通人不会轻易地弃房断供。你认同吗?评论区里面一起探讨一下。
注:文章统一由视频转发,错别字望见谅!
未经允许转载,抄袭,洗稿,依法维权!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