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贷款不用去银行网点,上海盛斌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彬有些惊讶。在他印象里,找银行贷款是一件麻烦事,准备一大堆纸质资料不说,还得去银行跑上好几趟。
“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方便,足不出户就拿到了270万元。”在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客户经理的电话指导下,沈彬通过手机APP上传了资料,两分钟内就收到了预审批结果反馈,包括贷款预估额度、参考利率等,之后终审通过也仅用了一天。
【银行:针对痛点提升在线流程】
沈彬的经历
?
自从特斯拉可以网上下单、微商可以提供越南新娘之后,房子几乎成了唯一一件不能在网上买到的商品或服务了。一提到房子,大家无一例外脱口而出:总要去看看的嘛。
那么去售楼处到底能看到什么?无非就以下几个场景——
氛围营造是协助开发商逼定客户用的,我们不去管它。
区位图、项目沙盘等传递的信息,几张A4纸或者一个pdf文档足够了。觉得信息不真实的,还可以比在售楼处更仔细的高德地图搜索一下;
样板间、园林展示区一本楼书也足够了;
项目销售进度,一张excel表格也够了;
其他细节项目信息,不是还有销售抖音讲解么;
价格谈判,都这个时候了,底价卖吧;
合同签订,现在可以邮寄,签字后再寄给开发商即可;付款,网银转账几乎不限额了。
我们还去售楼处做什么?躺床上刷刷抖音、做个Excel表格分析,就可以定房了。
02
大家能学会网上买房吗?
那么热火朝天的忙了这么久,到底效果如何?
问了一圈做房产营销的朋友,只有在北京有一个刚需上车盘有一套成交,其他均为0。
北京成交的这个项目,说在河北更合适,到天安门比廊坊还远很多。卖了三四年的老盘,200多万起价,不买这也没别的选择了。
许多置业顾问对这些动作也开始反感——其实并不喜欢拍抖音,领导分配了任务就做吧,做了好像也没效果;
营销经理也一脸无奈——总得找些事情给他们做,过一天要付一天工资的;
客户这边更是不领情: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房子。生前房子再大,小小的骨灰盒才是你最终的家。
不过并不是没人关注房产,许多房产类公众号下有留言讨论房价,许多大佬及时发文分析疫情对房价影响几何,甚至部分投资客群开始考虑抄底楼市。
客户的反感是因为你们的营销太硬了——借疫情宣扬房产重要性、拉看房群看视频即可领红包甚至还有线下邀约,欲速则不达。
或者说,线上动作可以做,但是没打到点上。
03
线上卖房的临门一脚
真正决定房产行业营销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是信任。
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在售楼盘仅百十个左右,符合自己预算的则更少,基本在二十个以内。经过区域排除,真正到最后可以对比的也就三两个项目。甚至就一个项目。
那为什么必须要实地考察?不去一下,心里怎么会踏实。
见证了这个行业三十多年的粗放发展,看过太多被中介欺骗的报道,见过太多关于维权的新闻,谁敢轻易相信你们?
曾经做过短期的置业顾问,外拓时在家乐福遇到几个老阿姨聊了起来。一个老阿姨问:你们项目距离外环线有多远?
“8公里左右“。我回答。
”销售说8公里,那估计差不多12、3公里了“。一个阿姨附和。
那一刻我就想脱离这个行业了。
不去售楼处看一下五证,我怎么知道后面会不会维权?
不去认识一下销售,不去看看重金打造的售楼处,我怎么敢交钱?
不去多跑几趟,不跟销售混熟了,项目周边的公墓、火葬场,会有人告诉我吗?
在这个行业背景下,谁也不敢说那一句:你要的信息在线都能获取到,不影响你的判断与选择,网上可以直接定房。
建议营销口的朋友们多想一想,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是什么阻碍了成交。客户信任你们了,认可你们了,早晚会属于你们。
该买房结婚的,疫情过去了还是需要买;该置换的,疫情过去了还是需要置换;该买学区房的,疫情过去了还是得考虑孩子未来。
现在要做的不是获取客户,不是抢夺资源。而是——
利用你们广博的人脉,多传递一些真实客观的疫情信息。整天讲客户立场,急客户之所急才是客户立场。
多讲讲有温度的东西,多讲讲开发商的理念,给大家梳理明白你们核心价值是什么,你们的产品与其他品牌区分度在哪?
多讲讲你们对品质的理解,多讲讲你们物业服务的贴心,多讲讲你们对城市管理的思考。
海尔砸了76台冰箱,大家记住了这个品牌;京东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大家习惯了网购;“掌握了核心科技”的格力,也做到了空调第一。
等到大家信任开发商像信任马斯克一样,网上下单买房的日子就不远了。
对于近期想买房的朋友,不要急,马上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