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突然大涨可以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如果中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如GDP增长、出口增加等,可能会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推动人民币升值。
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如果美国发布的经济数据(如GDP增长率、就业数据等)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可能会导致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进而推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即人民币升值。
全球政治经济事件: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缓
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至7.2034,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升值超过600点,随后,涨幅同样小幅收窄。
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背后是日元大幅反弹带动的人民币汇率回升。
他指出,今年初至7月初,日元在主要非美货币中对美元汇率跌幅最大,如今转入反弹,涨速也必然快于其他主要非美货币。进一步拉长时间,2021年年初以来,在主要非美货币中,日元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最大。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前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来看,都支持日元进一步走强。确认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数据明显增多,预计美联储最早将于9月份降息,这让已经处于过去20年高位,已经相对高估的美元指数,将逐步向均值回归。美元汇率下跌,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汇率就会上涨,它们之间呈跷跷板关系。从日本经济金融角度看,当前也支持日元汇率上涨。
7月25日,美元兑日元继续走低,失守152,日内跌幅一度超过1.2%。
兴业研究此前在研报中指出,同为融资货币的日元涨幅加大,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好。7月议息会议日本央行将给出Taper时间表,加息预期悄然抬升。美股回调带动套息交易部分反平,叠加日央行趁势干预,日元显著升值。
天风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在研报中指出,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预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汇率的贬值压力。
该机构表示,在银行净息差已经偏低时,为了减弱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提前调降政策利率(OMO)也就成为了应有之义。此前,短期政策利率不调降可能受到了汇率的压力,这一压力后续或逐渐减弱。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系统风险这两大主题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能够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或能提振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也能够成为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支撑点。同时汇率的外部环境也在变化,近期美元能否依然维持强势的不确定性明显提升。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和其弱美元倾向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在上一轮特朗普任期,美元指数走势偏弱,美元指数下跌的12.1个百分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9%。